“闪联”晋升难阻挡巨头挑战
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3C设备互联互通技术标准——“闪联”以96%的得票率日前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在此之前,已有500万台的闪联产品销售出市场,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闪联的晋级,闪联核心企业的影响力和业绩都将会得到提高。但是,来自DLNA和ItopHome的挑战依然强劲,甚至还有加速迹象,当然,最大的困难还是如何围绕标准进行产业化布局。
IT困局需自主标准支撑
随着全球经济的疲软,以欧美为主要消费市场的IT电子产品需求量下降,消费的疲软也传到到我国IT企业身上。目前,国内部分IT企业,尤其是一些外资企业,其外销量都出现了下降。专家表示,任何经济情况下,只要在技术上占据核心竞争力才不会惧怕失去市场。
而闪联的核心任务就是是制定中国3C产品“互联互通”标准,实现电脑与家电融合,相关人士称,这是我国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领域的新突破,并将逐渐成为部分信息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的引领者。
同时,闪联还将加强亚洲3C产品的话语权,进而占据亚洲这个最大的3C消费市场。因为中、日、韩是世界上最大的3C产品生产国,但话语权却没有相应的地位,同时其3C融合产业联盟都局限于本国市场。
赶考产业化
在成为国际标准后,闪联的产业化工作将会进一步加速。目前,闪联已经拥有联想、华为、TCL、康佳等14家核心会员企业,及中兴、中国电信、飞利浦、LG、意法半导体等34家推广会员企业,联盟成员已达107家。
目前,联想、TCL等闪联成员企业也已推出基于“闪联”的3C产品,有业内人士表示,人们对家用互联产品需求旺盛,“闪联”产品将会满足人们对融合性业务的需求,其产品将会大面积畅销,作为核心成员的业绩和影响力将得到提升。
当然,这也将会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这次闪联成功晋升,也离不开日韩企业的支持。有分析人士指出,日韩企业的这种支持并不是无偿的,其觊觎的正是“闪联”背后的庞大中国市场。
布局产业环节
在闪联成功晋级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多方压力。其最大对手为英特主导的DLNA(数字生活网络联盟)标准,和微软主导的即插即用(UPnP)标准等,已有200多个成员。
即使在国内,也有海尔主导的E家佳(ITopHome,家庭网络平台)与之对抗。海尔2007年已经出资1.8亿元成立了海尔智能科技公司,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要比闪联的成员迈出步伐更大。
当然技术标准一旦确立,实际上已经不完全属于某个国家或者企业,要成功需要更多国内外企业的参与,尤其是国际企业。中国从来不缺乏标准,中国缺乏的是在围绕着技术标准如何进行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上没有布局。闪联工程中心总裁孙育宁表示,“制定标准和推广标准这两件事情要分开,因为制定标准,靠工作组和会员费就能支撑整个技术标准的运作,但推广一个技术标准,要花大钱。”
评论